所謂環保。其實寂寞
- Nim’s Dynamic Workshop

- 2020年9月15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小編收到食肆宣傳品,細意一看,不得不佩服其心思。
環保♻️?藉提供優惠以減少使用更少資源及配套服務,套以薄利多銷背原則增加營業額,是常識吧。
因應限食令及預計消費者外賣自取回家享用,同時提倡節約,和提供優惠門檻,一絕!
反之亦然,時值瘟疫肆虐,大家亦難以在街上進食,而你又要順道配置餐具,只好付費了。
當然,免費的才是最高消費,這是皇道。
說到環保♻️意識,在小編心中,絕非少用膠或回收,食素,這類門面概念足以迎合。事實上,不時不食,除了配合身心五行調配,亦源於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這切合生態的生活方式,當然你花費得起,享受環球美食,最終是全世界人類一齊埋單。
小編絕不配以環保自詡,同時亦追求簡單活和美味,一直以來都偏食(有個人偏見的飲食習性)?一路發掘食物背後真相,一路明白所謂環保只是寂寞的消費祈願。
鵝肝制成過程殘忍,但有其故事和豐美味道;
穀飼牛也是違反天意產品,牛不是吃榖而吃草呀。
水稻🌾雜交米,混種生物也;在網絡上不難找到改變食物習性的生產方式。
很多意想不到的浪費和無情培育食物之行為,培苗的過程也非常不人道,限制🚫植物生長,谷肥某部份枝節,食無核果實🍒,培育絕子絕孫下一代。
看來非肉食,也不見得環保,也欠人道,可憐🥺植物可能不會掙扎。
一般在巿面見大量生產型食物,形狀大少造型都相當一致,除了是批量生產後把同一狀態產品包裝發售,亦即時要替目標型號以外產品找巿場或找物主或找棄置方法罷了。
說得囂張了,小編還可以怎樣環保?反而讓小編一直反和學習;卻苦無答案。
唯有想到:所謂環保,其實寂寞,卻保住荷包而引出最大的環保效應,因為免費的才是最高消費。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