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職要求出現後,主僕雙方的品行實踐
- Nim’s Dynamic Workshop

- 2020年9月23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原文出處 | 徐慧兒 | 15-09-2020 |
原文標題
【打工仔辛酸】老闆不滿員工半夜突辭職 竟用硬幣出糧羞辱對方
餐廳服務生向僱主示意離職,在夜半時段以短訊方式,通知僱主。
餐廳服務向來以戰情緊湊及追求靈活調配見稱,相信僱主能夠臨安排人手,亦未必能完整維持默契和流水作業的合作度;相信營運亦的確會受到影響。
甚至引發兩者爭吵,及後僱主允許員工請辭,並要對方親自回餐廳領取工資,令事件升溫。
僱主把服務生的工資以硬幣準備,相信運作並不合時宜,服務生亦可能有同感,故韓國勞動部投訴,即使自己領不到應有的工資,也希望僱主受罰。而僱主則認為自己並無拖欠薪金,並無不妥。
小編聯絡到兒時看時事節目的,提及兩位西廚的交流,就算上碟的牛扒製作已經是完美級數,主管也祈望下屬把牛扒上碟時,感性的擺放好食材,而非胡亂摔到餐碟上。
兩者其實效果都是上碟,分野的確是軟性的運作;套以原文的事件,服務生覺得受屈辱,僱主認為己覆衡責任,雙方的表達和立場是沒抵觸(因為沒有關連呀)。
如是者,雙方並不在於勞資等價交換的對立層面(說白點便是出糧和返工),訴求便可能昇華至概念層面(為啖氣)。當然,公義是要追求的,同時亦可以按損失而衡量。
山水有相逢,好去好來的概念總是永恆不變的。


留言